Super User

Super User

星期三, 05 4月 2017 03:58

《星光与时间》的七年历程

《星光与时间》的七年历程

七年前的八月,我把《星光与时间》这本关于创造论宇宙学的手稿交到了大师书籍(Master Books)那里。在没有对这本书作过多宣传的情况下,其受欢迎程度是出乎意料的。

星期三, 18 1月 2017 09:32

年轻地球创造论讲员培训

以萨迦支派,有二百族长都通达时务,知道以色列人所当行的……(历代志上12:32)

 

如果你相信圣经创造论,你也相信全本圣经中的历史都是平铺直述的真实史实,六日创造、“各从其类”、真人亚当堕落,真实的堕落带来了真实的咒诅(“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死亡因人犯罪进入世界,挪亚时代的全球洪水,(“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这些记载都是史实。你已经明白,只有年轻地球创造论才合乎神在圣经中的启示。


 

你也明白这个真理对于传福音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这个时代,撒旦在人们的思想中散布了重重罗网,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无神论被视为科学,这样的“科学”生根于进化论和年老地球论(地质演化论)的土壤中,无数民众深受其害,认为世间没有神,基督教不过是又一个不讲科学的信仰。很多人必须先冲破这些网罗,才能接受耶稣为救主。你明白这个无神论、进化论的错谬世界观是“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必须被攻破。


 

你也明白,教会中的很多人虽然是重生得救的信徒,却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恐龙和圣经怎么能相容呢?我们能观察到全球大洪水的地质证据吗?上帝有没有使用“进化论”?猿人又是怎么一回事?亚当和夏娃真的是第一对人类始祖吗?你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你想让更多神的百姓明白!


 

你心里挂记着在教会中成长的孩子们。你知道上帝没有儿孙(没有二代基督徒)每个人都必须与祂建立个人关系。你知道这些孩子们要面对以进化论为科学根据的唯物无神论。这种观点遍及四处,包括公立学校、大众媒体、网络、科普文章和杂志以及专业科学期刊,甚至是高校中的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各个专业。这些都会直接否认创造者,否认祂在创世记中为我们留下的历史。你想装备教会中的孩子和青少年,让他们能够应对这些错误,让他们的信心可以扎根真理,识破谎言和谬误。


 

你已经明白真理,愿意贡献一份力量,但是你不太清楚如何把你所知道的清晰地分享出来。

 

如果以上描述的就是你,那么年轻地球创造论夏季讲员培训很可能就是上帝为你预备的机会。

 

我们打算开办维持一周的基础培训,主要训练学员如何做带幻灯片创造科学讲座。

涉及主题如下:

  • 年轻地球创造论的重要性 
  • 相关经文的解释
  • 支持独特创造、反驳进化的科学证据:生命的起源、物种起源、“猿人”和化石记录
  • 支持年轻地球、反对年老地球的科学证据:地质学及其他年轻地球证据、放射性年代测定法、挪亚洪水、天文学

 

我们会为学员事先准备一套幻灯片,供他们到外面授课的时候使用,或者学员可以把它作为自己讲座的素材。

 

报名要求:

  • 认信年轻地球创造论,明白这个真理的重要性
  • 有一定的授课能力,有以下工作/侍奉经验:学校老师、大学教授、公司培训员、牧者或至少是主日学老师或团契查经小组长
  • 本科或在读大学生;最好是理科,但不是必须
  • 愿意尝试委身于这份事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两个月一次到你附近的教会、学校和团契做讲座(有些时候,我们会帮助联系、安排并差派你去做讲座)
  • 阅读指定资料,在参加培训前完成作业
  • 稳定在健康的福音性教会的会员(需要教会牧者/长老/带领的认可)
  • 因为涉及向教会中的成年男性解释圣经内容,所以我们这次培训仅接受弟兄报名。我们希望以后为姐妹提供相关培训。

 

大概时间:2017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暑假期间),为期一周。(有可能会另开一个为期一周的进阶培训。)

 

联系我们: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星期一, 16 1月 2017 05:35

最新书籍:星光与时间

星光传播时间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是被很多人视为基督教信仰中一块难以逾越的绊脚石),所以让这本书面世已经是迫在眉睫。。汉弗莱斯博士在这些写作项目(不包括那些重印的技术论文)中的协助者是卡尔.维兰德博士(Dr. Carl Wieland),维兰德博士系澳大利亚创造科学基金会有限公司的常务董事。

 

附录C:关于年轻地球相对论宇宙学的进展

       附录文字较多,将以PDF格式呈现,请点击查看

 


《星光与时间》的其他目录内容:

 

前言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一章:解答“无法解决的难题”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二章:创世周:一个可能的场景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A:对先前相关创造理论的说明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B:基于圣经的创造宇宙学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C:关于年轻地球相对论宇宙学的进展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星光与时间》的七年历程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注意:附录A、B、C内容较多,将以PDF在线阅读形式呈现,会有缓冲慢的情况,建议下载后阅读。

 

星期五, 13 1月 2017 09:53

附录B:基于圣经的创造宇宙学

附录B:基于圣经的创造宇宙学

       附录文字较多,将以PDF格式呈现,请点击查看

 


《星光与时间》的其他目录内容:

前言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一章:解答“无法解决的难题”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二章:创世周:一个可能的场景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A:对先前相关创造理论的说明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B:基于圣经的创造宇宙学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C:关于年轻地球相对论宇宙学的进展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星光与时间》的七年历程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注意:附录A、B、C内容较多,将以PDF在线阅读形式呈现,会有缓冲慢的情况,建议下载后阅读。

附录A:对先前相关创造理论的说明

1.成熟的创造

       在过去的数十年,许多科学家都赞同这个理论[请参看附录C中关于天体物理学的论文]。当时我是一个年轻创造论者,我个人是赞同这个理论的。这个理论也叫做“中途创造理论”,认为当 神创造宇宙所有粒子前,他已经在这些粒子的运行路径途中创造了光波,这些光波在粒子被创造出来之前,已经在空间被不断发射出来和传播达数十亿年之久。因此,他本来可以创造一个充满光波的宇宙,让这些光波朝各个方向,往不同的目的地传播。神要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知道这一理论存在下面五个问题:

(1)这个理论的支持者并没有提供圣经方面的证据支持,比如有经文陈述来清晰支持这个理论。此外,在经文中也找不到理据说明 神设置了这样一个错觉。举个例子,由于神对亚当年龄的要求,亚当被造成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但是相比之下,神本来可以简单地通过光线让我们观察到可见宇宙来消除这个错觉,但该理论的支持者并没有对这方面提供特别的理据去解释。除了银河系某些区域,肉眼能观察到的大部分恒星距离我们都小于6000光年。

(2)天文学家所观测到的许多现象都不可能再次发生。举个例子,好像一颗恒星的爆炸,这早在1987年已经被天文学家所观测到。这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被命名为1987a,发生在其中一个麦哲伦星云中(参看本书的介绍部分),距离我们大概16万光年之遥。这个(超新星现象)现在用肉眼都能看到,天文学家们对此非常兴奋。

       但根据“中途创造”理论,在创世周期间,神本来可以在麦哲伦星云跟我们地球这段空间距离的中间,离我们约6000光年处创造出一个恒星爆炸的光波图像。正如我们看到的,他也本来可以创造出伴随着这颗超新星爆炸而释放出来的高能粒子(伽马射线和中微子)。而在创造的那一瞬间,在通往地球这条星际路径上的更远地方,神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已经爆炸完的恒星和它周围不断扩散的壳状星尘的图像。

同样道理,在16万光年这段距离的末端,神也可以在创世周期内,创造一个超新星爆炸后的残骸(一颗死亡的中子星),让它看上去已经有16万年之久,并在它周围伴有大量星尘。

       但是根据“中途创造”理论,尽管天文学家能观测到这些图像和粒子,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超新星爆炸。

       天文学是我们对这个真实世界的研究,但对于我们在天空中所看到的景象,这个理论却给出如虚构小说般的解释,这实在是对天文学价值体系的否定。这也让研究遥远恒星变成了一种神学文学批评---也就是说 神给我们写了一部关于天空的小说供我们去研究。如果天空给我们所呈现的大部分只是虚幻的,那么根据诗篇19:1(诸天述说 神的荣耀),神这些荣耀大部分也只是虚构的小说情节而已。这个哲学-神学问题对那些“中途创造”理论的支持者们并不会造成困扰,但却会令许多其他人感到不安,包括我自己。

(3)这个理论对观测结果还不能作出一个很好的解释。比如,除了提出一些无法令人理解的理据,好像主张 神通过在天空制造一些似乎真实的证据去支持大爆炸理论之外,它既不能解释星系红移,也不能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现象。

(4)由于这个理论没有作任何的科学预言,所以是不可验证的。

(5)该理论不鼓励对其作更深入的探究。这让我想起那个17世纪,主张化石是 神所创造的理论,用来迷惑人和检验人们的信心。如果所有创造论者都同意这样一个关于“化石”的观点,那我们今天就要否定洪水地质学中那令人无可置疑的证据了。同理,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这个“中途创造理论”,以免我们忽视了另外一个更好的理论。

 


2.穆恩-斯宾塞理论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一些创造论科学家推行柏里·穆恩和多米娜·斯宾塞所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的观点,这篇论文也在1953年《美国光学协会杂志》八月刊上刊登。穆恩和斯宾塞认为光会以某种方式在其传播路径上(通过黎曼几何空间)抄捷径,使到哪怕是最遥远星系的光线也能跨越不到15光年的距离到达我们。

       对于那篇论文,我一直有个疑问。目前所有的天体距离测量都是基于我们观测到的光线特征(比如视差角度,角度大小,光强度等)。如果光线仅是在短距离传播,那为什么它目前的特征让人觉得它是穿越传播了更长的距离?在附录C的天体物理学论文中引索第2点和第7点指出了穆恩-斯宾塞理论中其他一些严重的问题。该理论并没有广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它让人费解,看起来这个理论也会自然消失。

 


3.光速的衰减

        在1979年,保罗·史泰德提出光速在过去比现在要快很多[附录C的引索47点]。在20世纪八十年代,巴里·赛特菲尔特从一个更加严谨的角度也提出同样的理论,而1986年他在一篇广为流传的论文中,把这一理论推到极致[参看附录C引索第35点]。他引用了一个20世纪的分析方法去解释17世纪的天文学数据,表明光速在300年前比现在快了约2.6倍。赛特菲尔特也提供了另外大概160个历史测量统计数据来分析,用以说明光速自17世纪以来一直平稳衰减,到达目前的值才稳定下来。 从理论上,他也探究了一些由光速衰减导致的后果,比如星系红移是由于光速衰减所致(这点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

       赛特菲尔特的光速衰减理论起初引发了包括我在内的创造论者的热情关注。但是当我们更加仔细地审视该理论时,我们其中一些人,包括我自己开始发现了其中存在严重错误。随后也引发了一场严肃的科学争论。争论最大的分歧集中在(该理论)应该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光速衰减理论的批评家们表示这160个历史测量值应该结合在一起,使用一种方法进行分析, 避免“跟随思维”的误导,这种所谓“跟随思维”是指“研究人员会倾向于把实验结果向前辈们做出的成果靠近”。而光速衰减理论的支持者们则否认这种“跟随思维”。他们宁愿把这160个测量值(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拆解成若干组别,然后分别对每个组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批评家们在实验观测中会附带更多的个人经验,而支持者们则更倾向于用数理分析,采用更多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次争论大部分着眼于数据统计方面,这也让我明白这些数据都是处于随机和现实的模糊边界,任何一方都还没能在数据上得到足够的支持去取得驳倒另一方。

       然而,我觉得双方都认同赛特菲尔特的统计结果是明显受到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天文学数据的影响,也认同假如没有图表中的数据点,这种似是而非的光速衰减趋势会减弱很多,或者会完全不存在。在1990年的国际创造论大会上,物理学家尤金·查芬对那些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再分析。在分析检查时,查芬使用了跟17世纪天文学家同样的方法,但他也同时采用更精密的仪器去独立开展天文观测。直至1990年他的研究结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他也承认了这点,这也让争论双方认为查芬在这场争论中保持着中立的态度。

       1992年下半年,查芬发布了最终结论[查看附录C引索第8点]:17世纪的光速与今天测量到的光速值相差在0.4%之内。这个0.4%的相差值是由于使用早期仪器而产生的实验误差,比起赛特菲尔特提出的值2.6%要低很多。查芬也援引了理查德·费曼在实验物理领域中,指出了关于“跟随思维”的一个明显例子。查芬的结论给光速衰减理论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许多以前该理论的支持者都放弃了这个理论。正如我在附录C的承谢部分所指出的,赛特菲尔特理论促使我继续致力于本书所介绍的新理论。

 


4.加热星系气体和尘埃

       刚才讨论的创造理论都尝试解释光传播时间的难题(第三个理论还尝试解释星系红移问题)。然而,所有这些理论都没有谈及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问题[请参看附录C中关于这个现象的描述]。目前我唯一知晓去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创造模型是在1981年由罗素·阿克里奇,托马斯·巴恩斯和哈德罗·史勒什所提出的理论[参看附录C索引1]。他们表示在我们星系的许多区域,星光可以加热气体和尘埃,仅在几千年的时间内,就把温度提升若干开(绝对零度以上的几度)。

       然后他们作出了一个不幸的假设:由于目前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办法去测量黑体光谱,而星系气体和尘埃确实是被加热了,所以该光谱一定是源于星系尘埃和气体。事实在某些方向上,特别是在我们星系的水平方向上,还存在其他的光谱,因此这个假设就被否定了。这类热源(只有数十开的温度)中,其中一些可能是由于星光加热气体和尘埃造成的。在最近宇宙黑体探测器(COBE)卫星团队的研究中,这样的已知热源都被剔除掉。一些由宇宙黑体探测器带回来且最被广泛宣传的图像表明,这些热源被剔除掉之前,曾经在星系水平方向上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光亮区域带。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最好证据来自跟我们星系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从这个方向我们可以经常清晰地观测到来自几十亿光年之外的星系的可见光谱,而且没有星尘和气体的干扰,而我们也观测到这个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布是相当均匀的。在这种情况下,微波光子跟可见光子在平均自由路径上并没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是源自至少几十亿光年之外的地方。阿克里奇-巴恩斯-史勒什(ABS)模型并没有考虑平均自由路径或者不透明性的因素,所以也就被排除掉。

       即使某些人坚持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源于我们银河系之内,那考虑到星光在银河系不同地方的照射强度都不一样(应该是把星尘加热了),很难想象在直径达10万光年的银河系内,不同区域星尘的温度为什么会如此一致。

       我也应该提醒读者,ABS的论文中存在一些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严重误解:

(1)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没有边界的,但ABS的论文并没有承认这点。

(2)根据广义相对论,在没有相应物质参与互动的情况下,就空间自身膨胀是怎样引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光波红移这个问题,该论文的作者对之并没有真正理解。

 


总结

       上面全部四个理论模型都尝试紧靠宇宙学数据去分析,这点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它们都没有处理好我在附录C中援引的三个宇宙大尺度现象。而且,这些理论的支持者们都没有引用到确凿的圣经证据,也就是说,没有清晰的经文去支持其中某一个理论,而不是别的理论。第一个理论从科学角度来说是不被认同通过的(因为它并没有作出任何可供验证的预测),而且它在神学领域和哲学领域引出一些令人不安的暗示。我把该理论视为一个最后的替代方案,只有在其他的理论经过仔细考察并被推翻后,才会采用这个理论。第2到第4个理论在我和其他创造论科学家看来,在数据上是伪造的,也许这些理论中为数不多的支持者不同意这点。很明显,以上理论都没有得到创造论科学家的一致同意。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创造宇宙学理论。我这里说“更多”,是因为我自己的这个理论或许将来也会被证明存在致命缺陷,但是如果有一大堆的优秀理论供我们去选择,那我们很有可能从中找到真理。 

 


《星光与时间》的其他目录内容:

 

前言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一章:解答“无法解决的难题”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二章:创世周:一个可能的场景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A:对先前相关创造理论的说明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B:基于圣经的创造宇宙学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C:关于年轻地球相对论宇宙学的进展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星光与时间》的七年历程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注意:附录A、B、C内容较多,将以PDF在线阅读形式呈现,会有缓冲慢的情况,建议下载后阅读。

第二章:创世周:一个可能的场景

       探究创世周的一些主要事件

       尽管星光传播的时间问题从原理上得到解决,但把这些想法应用到创世周的具体事件上仍是很重要的。以下部分是我对创世周事件如何发生的假想。值得注意的是下面所描述的细节都是实验性的,随着对该领域的更多认识,这些都可能需要相当多的修订(举个例子,有可能完全不涉及下文描述的内容,神可能直接以一个白洞开始。)而最基本的白洞宇宙学的有效性(可以回答用星光的问题反对新近创造论的说辞)并不是全部建立在下文中我设想的每一个细节之上。

       关于这些细节背后的理论依据,请查看附录B和附录C。我将会集中讨论神是如何使用他所发明的物理法则的一种可能性,但要注意的是,在创世过程的很多地方,神能够也已经逾越了这些物理法则(本章中斜体的经文是我本人的翻译)。

 


第一日(创世记1:1-5)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三维空间,并在其中放置了一个液态水球,即“深渊”。水球的直径超过2光年,足以容纳宇宙的全部物质(参看附录C)。就宇宙之后的尺度而言,2光年确实是小的出奇,但对于我们人类而言,2光年仍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尺度(大约12兆英里/20兆千米),比我们太阳系的直径还要大1000倍。设想一下漂浮在渊面上,向下凝视那难以想象的深度!那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神会称之为“渊”的原因。

       由于物质极其紧密,水球又位于一个黑洞深处,其视界范围超过5亿光年之遥。此时的地球不过是深渊中心的某一区域的水体,尚未成形,混沌空无一物。深渊不断地缓慢旋转,在其表面并没有可见之光。图表6给我们展示了神在创造这个深渊那一刻的情况。由于这个球状视界离深渊非常遥远,图表中的距离是不成比例的。

       由于全宇宙巨量的物质都集中在这个体积(相对)较小的球中,所以深渊中的引力是非常强大的,超过一百万兆G。引力把深渊朝中心快速挤压,导致其温度和密度变得非常高。热量使水分子、原子甚至是原子核分解成基本粒子。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热核聚变反应开始了,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变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结果,有强光发出,照亮了内部,光冲至渊面,将黑暗驱散至渊面之外。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在我重新建构的创造事件中,下面这段是最具推测性的。随着收缩不断继续,引力也随之增强,以至于光再无法抵达深渊表面,诗篇104:2,“[神]披上亮光,如披外袍”,从语境来看,像是指创世第一天。在我看来,这句话说的是神的灵“运行”[或者“徘徊”]在水面(创世记1:2)的时候,变成一个光源,同样祂将来会再次成为一个光源(启示录21:23、22:5)。这也给了深渊一个光亮面和黑暗面,也就是把光暗分开,正如经文上记载:“在水面的周围划出界限,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约伯记26:10)。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随着收缩持续,深渊的自转也不断加快,就像一个溜冰者双臂互抱旋转加速一样。我们可以想象在渊面有这样一个参考点随自转达到黑暗面,然后再到达远处的光亮面,把晚上和早晨区分出来。粗略的计算表明,从宇宙起始到目前这一刻为止的事件必须发生于很短的时间内,远少于一年。要精确计算这段时间已经超出现代相对论的范畴了,但我猜疑如果有一个现代时钟被放置在渊面(如果这个时钟还能工作的话),它会记录到从创世那一刻开始到第一日结束大概过去了24小时。

 


 第二日(创世记1:6-8)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 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

       神直接介入,将空间展开(请参阅附录C的细节描述),物质球便快速膨胀,因而将黑洞转变为白洞。在深渊中,也勾勒出一大片空间,叫“空气”(KJV中叫“苍穹”),在这里,物质在膨胀过程可以拉分汇集成形,但神要求空气“以下的水”和“以上的水”保持一个整体(参看图表7)。

       正常的物理过程让温度以物质的膨胀速度下降。由于空间扩展的相对性结果,热能的波长也被不断拉长。最终这些被拉伸的波变成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查看附录C)。

       空气内部的物质持续膨胀,直到表面温度达到普通(目前的)温度为止,于是变成大气层下方的液态水。神将渊面之下多种质量较重的原子(产生自之前提到的聚合反应)聚集起来形成矿物,立“大地根基”(约伯记38:4),比如地核和地幔。而地表的引力水平也回落到正常(目前)值。在天空之外,物质被不断拆分开来,而在创世第一日核反应过程产生的氢原子、氦原子和其他原子不规则地汇集到一起。空气之上的水紧紧包着空气。

 

       神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天。

       这里说的“天”是指星际空间。由于太阳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所以在旋转的水下面,神的灵还是光源,因而光亮面和黑暗面还存在。膨胀从第二天开始就发生,直到第四天的结束。

 


 第三日(创世记1:9-13)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

由于空间快速扩张,辐射也大幅衰减。结果热量形成了地壳,并使之漂浮在地幔之上,这样也使地壳上升到水面之上,让水汇集到洋盆。我假设在地球内部炽热岩石的温度迅速下降,这也是空间不断膨胀的结果(参看附录C),会使岩石固化。

 

       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

       神在新造的土地上创造植物。空间的不断膨胀把在空间上的水推至视界,并越过视界。这造成视界内部的物质总量开始下降,同时这也让视界范围开始朝地球快速收缩(请大家记得那个胖男人节食的例子)。此刻还没有出现恒星,空间快速膨胀后只留下氢原子,氦原子和其他原子团。

 


宇宙开放之日(创世记1:14-19)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普照大地”,事就这样成了。

       视界范围在第四天的早晨退缩到地球。按地球标的时间准过去的这一天,等于遥远宇宙的物理过程经历了数十亿年之久。特别是引力有足够的时间使遥远的氢原子和氦原子团变得更加紧密。

 

       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又造众星。

      于是神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第四天的早晨,神将原子团集合汇聚成恒星,恒星内部就促发热核聚变反应。这些新造的恒星汇合成星系和星系团。在地球正经过第四日时,遥远的恒星已经过了数十亿年,它们发出的光线也在这数十亿年的时间内到达了地球。当光线在飞向地球的过程中,空间继续膨胀,相对论效应把光波不断拉长,使波长光谱线向红端移动(参看附录C)。距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其红移现象就越发明显,这是因为这些光波被拉伸得最长。这种渐进的红移现象也正是我们观测到的现象。

 


 完整的宇宙(创世记1:31)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天。

       在第六日的晚上之前,神把膨胀停下来(查看附录B)。因此,当亚当和夏娃第一次仰望新造的夜空时,他们看到了银河,仙女座星系,还有夜空中其他的壮丽美景,它们都述说着神的荣耀。

 


《星光与时间》的其他目录内容:

 

前言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一章:解答“无法解决的难题”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二章:创世周:一个可能的场景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A:对先前相关创造理论的说明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B:基于圣经的创造宇宙学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C:关于年轻地球相对论宇宙学的进展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星光与时间》的七年历程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注意:附录A、B、C内容较多,将以PDF在线阅读形式呈现,会有缓冲慢的情况,建议下载后阅读。

第一章:解答“无法解决的难题”

       每当我谈及支持明近代创世论的确凿物理学证据时,一个人们常问的极为普遍的问题是:“如果宇宙是这么年轻,我们怎么会看到来自10,000光年以外的恒星发出的光呢?”一光年是指光以其目前的速度,在一年的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大约是十万亿公里。

       举个例子,以天文学家在天空中最常观察到的遥远天体——星系为例,星系是一大群恒星的集合,一般包含有1000亿颗恒星,直径可达10万光年。透过目前最好的望远镜,在我们视线能够触及的空间范围内有大概1000亿个星系。而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星系。

       一个距离相对较近的比邻星系是位于仙女座的M31星系,由于相距遥远,这个星系发出的光线按理说需要要经过大约200万年才能抵达地球。若以这样的速度,假如宇宙只有6000 到10000年之久,从仙女座星系发出的第一束光线在这段时间内也只能走完到地球的很小一段路程而已。然而在北半球的观星人能用双筒望远镜看到这个星系。

       在南半球,人们能用肉眼看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系——两个麦哲伦星云。它们应该距离我们约有10万光年。而目前天文学家能观察到最遥远的星系大概有120亿光年之遥。人们会问:如果宇宙是年轻的话,我们怎么会看到那些遥远天体的星光呢?

       一些外行的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怀疑天文学家对距离的推算是否存在严重误差。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天文学家有很多方法来计算距离,而所有这些方法得出的结果都是彼此相符的。特别是对于像仙女座星系这种邻近天体,这些测量方法都是基于非常合理的假设,比如一个星系的整体大小和亮度。

       所以基于上述理由,我确信这些天体距地球的超长距离总体来说是正确的,至少在其两倍距离数值之内是如此。很明显我们难以想象,在修订这些“误差”时,会将上述的120亿光年锐减成1万光年。因此,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和亟待解答的难题 

       由于圣经如此记录,加之存在众多支持新近创造论的重要证据,年轻地球创造论者们尝试过多种理论去解释遥远星光是如何能在1万年内到达地球。但这些理论都不是非常成功(参看附录A)。自1985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创立一个新理论去解决这个难题和其他大尺度宇宙现象,比如遥远星光红移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参看附录C)。

       本人有两篇关于这个新近年轻地球创造宇宙论的论文(取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另一种学说),在第三次国际创造论大会(ICC)的审评中得到同行相当的肯定。我将这两篇论文重印在本书的附录B和附录C中,供欲了解更多专业细节的读者参阅。宇宙学是一门非常复杂和精细的课题,但我会尝试在此简化、提取精华。

 


引力扭曲时间效应

       允许我先简述一下这个理论。这个理论应用了目前最好的引力理论,爱恩斯坦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已经得到实验的充分证明,是整个现代宇宙学的物理框架。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会影响时间。在低海拔的时钟比在高海拔的时钟走得更慢——实验观察已经证明这种效应,这也称为引力时间膨胀效应。(请不要将此与更为著名的爱恩斯坦狭义相对论中“速度”时间膨胀效应混为一谈。)

       比如位于英格兰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原子钟会比位于卡罗拉多州博尔德的国家标准局同样的一个原子钟每年要慢5微秒,而这两个钟的精度都是每年1微秒的误差。两个时钟的差异正是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高度相差一英里对应的时间差距。(参看图表1)

       哪个原子钟显示(或走)的时间才算“准确”呢?在各自的参照系中,它们两个都准。我们不再可以说哪个时间读数才“准确”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速率,因为这完全取决于你与引力场的相对位置关系。大量更加精准的实验都以误差小于1%的精度证实了这种引力时间膨胀效应——这是真的!

       这种(引力时间膨胀)效应会影响所有物理进程的速率——包括你脚下地球的自转,你骨头中原子核的衰变,你老化的快慢,手腕上手表的计时,还有你大脑中神经冲动的速度。这意味着这种引力时间膨胀效应是无法在你身处的参照系中被察觉。在同一海拔上做的任何测量都不会反映这种效应,因为在同一海拔上所有进程都会受同一种效应的影响而变慢。你必须通过比较不同海拔的时钟才能看出差异。

 


 六个真实的地球日

       这一新宇宙学向我们说明了,由于这种在早期宇宙的引力扭曲时间效应,地球上经过几天的时间中,足以有几十亿年的时间供那些星光传播到地球。这依然意味着仅仅在数千年之前,神用六个普通日创造了天地(即整个宇宙)。但是基于广义相对论揭示的真实情况,我们现在知道我们必须要问:这六日的时间是以哪个时钟去量度的呢?是以哪个参照系为准?这个新理论的数学推导结果显示:神在以地球为参照系的六日(也可称之为“地球标准时间”)内创造整个宇宙,在地外参照系的框架中,光有足够的时间走完中间的距离,抵达地球。

       上述这些“时间参照系”都不能称为“神的时间”,因为这位造物主是在时间之外的,可以纵观时间之始与终(以赛亚书46:10、启示录22:13、约翰福音8:58等等)。像物质和空间一样,时间也是这个宇宙被造的特征之一。有趣的是,广义相对论方程组一直以来都说明时间是有一个开端的。

       人们可能会以为,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一定需要某种创新的操作手段才能算出,但有趣的是,如同宇宙大爆炸理论一样,这个结论是从广义相对论方程组推导出来的,也就是用于推导大爆炸理论的同一套数学机制。为什么能从同一套数学推导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宇宙学理论,关键的原因在于它们两者的出发点(初始假设条件)存在差异(这是绝对任意的选择),后面会详细论述。我们需要更深地理解大爆炸理论,这样才能了解这个可以取而代之的创造宇宙理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家未能告诉你的事情

       许多非专业人士(事实上,包括大多数没有受过宇宙学科训练的科学家)未能意识到大爆炸理论家设想的宇宙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边缘也没有中心的宇宙。许多人设想中的大爆炸是如图表2a的所示,像一个不断向空间扩张的物质球——这就意味着这个宇宙存在边界,但专家们并不这么看。他们倾向于设想我们目前所居住的这个三维空间是没有边界,或者说物质没有边界(参看图2b)。(比如一本由宇宙学家爱德华.R.哈里森(Edward R. Harrison)编写的著名大学教材《宇宙学:宇宙的科学》,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特别在106-107页,正是支持这种观点。)

       宇宙大爆炸理论总体来说有两个版本。目前最流行的版本是有限型,即假如你在空间旅行一段足够长的距离,虽然你不会抵达边界(因为不存在边界),但你能刚好回到出发点(假设你速度足够快的话)。想象一只在气球表面爬行的蚂蚁,它不可能到达它所身处的这个二维空间的边界——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一个边界!但是这个(二维)空间并非无限大,所以蚂蚁只要走在一条直线上,它最后能回到出发点。

       现在设想一下均匀分布在气球表面的圆点(代表星系)。当气球在三维空间扩张,则气球表面的这个二维空间也在不断拉伸,气球上的各个圆点也不断彼此分离。现在听好了,因为事实上由于任何人都不可能想象出一个第四维度,但广义相对论方程组却要求空间存在一个额外的维度。(除了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外的一个额外维,但我并不是说时间就是另一个维度)。为了进一步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含义,我们必须对这个圆点/气球的例子加入一个维度,如下所示。

       我们已经看到这个气球在三维空间中的膨胀引起在其二维表面的“星系”相互分离。同理,大爆炸理论也表明我们所身处的三维空间也只是位于一个正在膨胀的“四维”球体的表面。而由此引起的影响就是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中的各个星系彼此互相飞离。

       这种假想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正如气球的表面上不断相互分离退行的圆点群中找不到一个中心点一样。在这个气球上,那些原来分隔越远的圆点彼此分离退行的速度就越快。人们认为,正是这个原因,距我们地球越远的星系,其飞离我们的速度看上去就会越快。虽然附录C解释了这样一种“多普勒效应”并非广义相对论学家所认为的红移的原因,但是星系光谱线的红移被理解为量度星系(飞离)速度的一种方法。

       希望这样能解释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论中令许多非专业人士困惑的部分。他们说,如果我们认为遥远的星系正在飞离我们,那么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位于(宇宙)大爆炸的中心点位置。然而答案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某个人如果身处这些遥远星系中的其中一个,会同样看到相同的红移情况,也会将其解释为其他遥远的星系正飞离他所处的位置。(因为就三维尺度而言,每个星系都应该与其他星系相互飞离。)

       顺便说,(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版本的大爆炸理论假设物质和空间也是无限的------你可以永无止境地在宇宙空间旅行,遇见越来越多的物质和空间。空间是不断无边无际地膨胀下去。根据这些理论,如果你在早期宇宙中旅行,就会发现那时的物质更加紧密,更加炙热。你仍然可以继续无止境地在空间旅行,但不会到达一个不存在物质的地方。

 


为什么没有边界?

       为什么宇宙大爆炸学家把宇宙无边界这个假设作为他们的出发点呢(这点跟常识是恰好相反的)?这是不是有某些有力的科学理据?还是由经过充足证据并有实验支持的理论,比如广义相对论所推导得出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一个武断的假设,叫做“宇宙原理”,最近被称为“哥白尼原理”。这个原理是假设宇宙没有边缘也没有中心(无论宇宙是有限的,像气球上的蚂蚁的情况,还是无限的)。物质是在一个足够大的尺度上,均匀分布在我们周围的。因而我们会问:如果宇宙存在一个边缘,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某一边看到比另一边更多的星系呢?

       若然我们是身处宇宙中心附近的某个特殊位置,那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释。这样一个“特别安排”的位置是不大可能用几率或者偶然性说得通的。这种明显带有设计目的的看法在现今大多数理论学家当中是不受欢迎的,他们更倾于相信这个宇宙是随机碰撞的结果。所以他们也假设这个宇宙是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在这种假设中,宇宙每个位置的物质都是均匀分布的。

       再提一个可以解释这个假设为何能被广泛接受的原因,应该不算为过。允许宇宙“之外”尚有任何存在(或许是神?)会令宇宙就是“全部的存在”这个观念更难立足(这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哲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为什么我把这么多时间耗费在分析这样一个认为宇宙无界的理念上呢?因为在这样一个宇宙中,每个星系周边都均匀散布着其他星系,也没有净引力作用(在一个大尺度范围而言)。然而,如果宇宙是有界的,那么将会存在一个物质的中心和一个净引力因素,然后在一个巨大尺度下,我们可以开始去考虑引力的时间扭曲效应了。

       在这样一个宇宙中,宇宙边缘的时钟跟宇宙中心的时钟在运行速率上是不同的。然而,尽管效应明显,但还不足以造成那种巨大的时间膨胀效应。

       让我们回到那个“无界”宇宙的假设:当这些假设倒入广义相对论的“漏斗”中(图表4)出来的就是,宇宙大爆炸学说——这是方程组推导的自然结果。事实上,同时也得出两个互替观点:一是时空自大爆炸后正不断膨胀,二是时空在不断坍塌收缩。对这两个观点的选择要基于观测,而实际观测显示时空确实并不是在坍塌。事实上,一系列有力的观察证据表明宇宙在不断膨胀。

       然而,假如我们从一个相反的假设开始我们的计算,也同样通过有效的科学推导,也就是说我们假设宇宙中的物质是有一个中心也有一个边缘(有界),结果将会怎样呢?这会更加符合常理,也跟圣经的观点更为吻合。当我们把这些假设条件加入到广义相对论,并采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后,得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宇宙学理论。

       我把它称为“白洞”宇宙学,后文会阐明其理由,而它也恰好利落地解决了星光的传播时间的问题。

 


 宇宙膨胀造成时间差异

       就一定量的物质而言,物质作用范围的半径越大,其引力时间膨胀效应就越微弱。如果我们假定通过望远镜能观察到的就是这个宇宙的全部物质(比如,据说物质边缘范围接近200亿光年),那么我们手头上时钟的运行速率只比宇宙边缘的时钟速率慢一点点而已。这不足以解决问题。

       然而,当谈及推导这个新宇宙学时,我说过观测结果也要一同放入这个“漏斗”。经过多年对观察证据的研究,我现在确信宇宙比过去已经大幅膨胀至少一千倍。(查看附录C)。

       对于这个膨胀,同样有经文作为佐证,比如以下章节:

       他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以赛亚书40:22)。

       本人在国际创造论大会发表的释经文章中,我列举了出自圣经旧约的17节经文(查看附录B)。这些经文出自众多不同的历史背景,分别使用了四个不同的希伯来语动词。早在1985年的时候,这些动词的出现频率和使用的广泛性就已经提示我:它们很可能不仅仅是比喻,而是有可能指向一个同样的宇宙膨胀学说。

       因而,基于圣经和科学的理据,我们认为宇宙的过去比现在更加小。在一个有界宇宙内,一些令人吃惊的效应也随之发生。

 


黑洞与视界

       想象一下这个有界宇宙,当它比现在小50倍时是什么样子?(查看107页)广义相对论方程组允许宇宙处于两种状态中的一种(不存在其他任何状态的可能)。其中一种可能的状态就是整个宇宙处于一个巨大的黑洞之中(我们随后会简单讨论另外一个可能的状态)。

       黑洞已经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首先,它们是由广义相对论直接预测的,而前者又是有大量实验证据验证的,此外,大多数天文学家确信它们有观测证据证实,大概有3个普通恒星大小的黑洞存在,也有非常强有力的证据证实另一个巨大黑洞的存在,它的质量比之前发现的要大数百万倍。当巨量的物质被吸向这样的黑洞时,能量被大幅释放出来。这个最近被发现的巨大黑洞是位于M87星系附近;除了黑洞,天文学家再也找不到这些观测现象的其他解释。

       黑洞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这取决于其半径范围内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寡。黑洞中全部物质的引力是非常强大,以至于光线也不能从黑洞逃脱——黑洞也因此得名。

       这意味着,在这样一个比现在小50倍的宇宙中,所有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无形球状边界之内,我们称之为视界(直径至少有10亿光年)。这个视界点内,欲从黑洞逃逸的光线被引力拉回,时间在这里也被大幅扭曲。

       视界直径是由视界内部的物质量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恒星大小的黑洞不断吞噬周围越来越多的物质,其视界范围也不断扩大,就像一个肥胖的人贪吃,他会变得越来越胖。

       物质和光都能在黑洞内部存在。但是,通过广义相对论方程组得知,这些物质和光都会不断向内坠落,最后到达黑洞中心的奇点,被压碎成如针尖般小的细微物质,变得无限紧密。然而,正如刚才谈及的证据表明宇宙正在膨胀,并没有向内坍塌。所以目前宇宙并不是存在于一个黑洞之内。

 


白洞

       就一个比目前小50倍的有界宇宙而言,在广义相对论范畴内所允许的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我们这个宇宙以前是处于一个巨大的白洞之内。白洞跟黑洞是正好相反的。20世纪70年代的天体物理学家在对黑洞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白洞这个概念。白洞这个名字从来没有被公众所广泛接受,但今天白洞从概念上而言仍然是有意义的。

       如黑洞一样,一个白洞也存在一个视界。视界内物质和光线照样是存在的。除了在初期阶段,白洞中心无需存在一个奇点。但是,根据广义相对论,视界内的光线和物质是必须向外膨胀的。

       一个白洞的视界是一个单向边界,只允许物质向外运动。物质和光只能飞离白洞,一旦出去就不可能再次返回。由于视界的直径跟其内部质量成正比,随着白洞不断向外抛射物质,视界的范围也会不断缩减。这跟一个严格节食的胖子很相似,没有摄入,只有排出,最终他会越来越瘦。同样道理,视界的范围越来越小,最后会缩减殆尽。原先的白洞全部消失,最后剩下那些从原先白洞中心飞散到周围的物质。

 


科学结论

       请记住,这些看上去奇怪的黑洞和白洞理论并不是我发明的,而是从我们今天所能掌握到最好的引力理论知识推导出来的。现今广义相对论方程组允许,但并非必定要求白洞的存在。

       因而,从以上讨论(包括附录C)我们知道,如果以宇宙是有界(并且接受经大量证据证实的,宇宙在不断膨胀)为前提,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以下的结果:

       1.可见宇宙在过去曾经存在于一个视界之内

       这意味着宇宙过去曾经存在于一个黑洞或者一个白洞之中。如果是存在于一个黑洞内,那么物质是不断收缩紧致,这点跟观测结果不符。因此:

       2.可见宇宙在过去曾经存在于一个白洞之中

       然而,宇宙在膨胀之前可能是以一个黑洞开始(参看附录C)。如果宇宙并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观测到那么浩瀚和紧密(在附录C中列举出其他的可能性),那么在附录C中的演算可以表明视界将不复存在。这就是说在过去某个时间,视界已缩减为零,宇宙空间曾不断膨胀直到白洞消失。

       所以,从目前所有已知的物理和天文学方面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作出一个直接的结论:

       如果宇宙是有界的,那么在过去某个时间,宇宙必定是从一个白洞膨胀演化而来的。

       无界宇宙(比如宇宙大爆炸)在其整个演化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点都不可能存在于黑洞或者白洞内,这是因为在(无界宇宙的)三维空间中不存在一个引力所指向的中心点。因此,无界宇宙论跟有界宇宙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宇宙学说都是从它们各自的假设前提下经过严格推演得出的。对比20页图4和图5。

       所以目前主要的科学问题是:哪种假设能够对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宇宙给出一个更好的解释呢?在下面的章节我们会看到,在保留年轻地球论的基础上,白洞宇宙学是如何像宇宙大爆炸理论一样去解释相同的观测数据。但不仅如此,白洞宇宙学对宇宙大爆炸所不能回应的数据照样能给予一个有力的解释(查看附录C)。

 


视界和时间

       时间在视界附近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史提芬.霍金在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BantamBooks, 1988, p. 87)中讲述到一个正坠向黑洞视界的宇航员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作了如下的改写:

       这位宇航员通过他的手表计算,预计在中午12点整到达视界。当他不断落向视界,一个黑色球体封隔了星空背景,一位天文学家从远处观察到这位宇航员的手表走得越来越慢。从天文学家的挂钟看到,挂钟过去了整整一个小时,但宇航员的手表只是从11点57分走到11点58分。之后挂钟过去整整一天的时间,宇航员的手表才到达11点59分!随后天文学家发现宇航员的手表再也无法到达12点整。此时宇航员手表和静止不动的身影变得越来越红,越来越灰暗模糊,最后从视野中彻底消失。

       霍金并没有描述宇航员那一头所看到的景象,所以我继续补充他这个故事:

       随着宇航员不断靠近视界,当他回头通过双筒望远镜看到天文学家的挂钟时,发现挂钟走得越来越快,而天文学家在轨道上也以非常高的速度地运动,在他身后的整个宇宙正以疯狂的速度在运转。宇航员的手表此刻却运行正常。当手表到达中午12点整时,宇航员看到天文学家的挂钟指针运转快到一个程度已经变得一片模糊。当跨过视界时,他并没有感到异样,但看到视界内的亮光。而他的手表已经到达12点1分并继续运行。

       上述故事的重点在于:根据广义相对论,视界的时间实际上是停止不动的。相对于那些远离视界的时钟,视界内的时钟和所有物理变化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我们已经展示一系列的科学证据,表明宇宙(地球也大致在其中心位置)是如何从一个已经消失的白洞膨胀出来。这也意味着视界已经缩减为零(顺便说,广义相对论并没有对视界的缩减速度给予限制)。

       如果你身处地球而此刻视界又刚好临到的话,那地球时间的一天相当于宇宙遥远天体经历了数十亿年之久。这样你会有足够的时间让这些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

 


什么是圣经标准时间?

       在一个有界宇宙内,处于不同位置的时钟其运转速率(或者说记录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圣经创世记第1章,或者在出埃及记20章11节中所述神在六日创造宇宙,是以哪个时钟而言呢?在附录B,我展示了经文上的证据(创世记1:5,1:14-15),证明神是意图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环绕太阳的公转来定义时间,也就是说(神的创造)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系而言的。对这本让不同文化和科学知识程度的人去阅读理解的书(圣经)而言,这种做法是相当合理的。所以,看起来圣经是告诉我们:神是用六个地球标准日去创造宇宙。

 


《星光与时间》的其他目录内容:

 

前言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一章:解答“无法解决的难题”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二章:创世周:一个可能的场景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A:对先前相关创造理论的说明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B:基于圣经的创造宇宙学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C:关于年轻地球相对论宇宙学的进展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星光与时间》的七年历程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注意:附录A、B、C内容较多,将以PDF在线阅读形式呈现,会有缓冲慢的情况,建议下载后阅读。

星期四, 12 1月 2017 12:31

星光与时间-内容简介

星光传播时间问题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是被很多人视为基督教信仰中一块难以逾越的绊脚石),所以让这本书面世已经是迫在眉睫。汉弗莱斯博士在这些写作项目(不包括那些重印的技术论文)中的协助者是卡尔▪维兰德博士(Dr. Carl Wieland),维兰德博士系澳大利亚创造科学基金会有限公司的常务董事。

 


关于作者

       大卫.罗素.汉弗莱斯博士(Dr. D. Russell Humphreys)于1972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获得哲学博士(物理)学位,当时他已经是一名非常坚定的创造论者。在之后的六年间,他就职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其高压电实验室负责设备的设计和发明工作,并致力于高压电现象的研究。同时,他获得了一项美国专利和《工业研究杂志》的IR-100奖励。而自1979年起,他开始在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从事核能物理学,脉冲功率,以及原子理论和核能物理的研究。从1985年,他参与了桑迪亚粒子束聚变项目,同时他也是特殊激光触发的“底火”高压电开关的共同发明者,现在这一发明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过去的几年,为了实现世界首个实验室规模的热核聚变,人们对理论核物理学和辐射流体动力学给予了更密切的关注。汉弗莱斯博士在世俗的科学期刊发表了大概20篇论文,同时也发表过创造科学技术论文。除了获得另外一项美国专利,他还被桑迪亚(实验室)授予两项奖励,其中一项是对他在光离子聚变靶理论的杰出贡献给予的嘉奖。汉弗莱斯博士是圣地亚哥创造研究所副教授,创造研究协会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新墨西哥州创造科学团契的主席。

 


译者序

       数年前我曾到四川九寨沟旅游。记得那天晚上,我走出户外,抬头看见在那片远离城市灯光的夜空里,闪烁着无数的星星,珍珠似的宝石似的,精致而晶莹地散缀在浩瀚幽远的天际。那些若明若暗、孤单与成群的星星,仿佛全都是活泼的生命,犹如无数的精灵闪着友善而顽皮的眼睛。望着那璀璨的星粒,脑海中忽然闪出小时候问过的问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随着年岁和学识的增长,我才慢慢明白,要回答这个孩童般的问题实属不易。如果说天文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那么至少在天体距离测量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曾尝试通过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来推算日地距离。到十七世纪初,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奠定了太阳系里天体间距离测量的基础。及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观察发现了河外星系和星系红移现象,建立起哈勃定律。通过对红移光谱的分析也使人类的“量天尺”可以伸展到非常遥远的天体。人们惊讶地发现,目前可见宇宙的范围竟达到120亿光年。也就是说,最遥远星体发出的光线要经过约120亿年才能到达我们地球!

       然而,根据《圣经》的记载,人类历史只有六千年左右。亚当是在地球诞生的第六天被造的,我们可以通过圣经族谱推断出以圣经为基准的地球大致年龄,这个推断是建立在创世记记载皆为史实的基础之上,并且以 神六天造物的周期为字面上的24小时,族谱也无中断和间隔。创世纪五章和十一章列出的家谱记录了亚当和他的后代在多大年龄有了下一代,而这个家谱一直延续到亚伯拉罕。通过亚伯拉罕在历史编年中的位置,再把创世记五章和十一章里的年龄加起来,显然圣经交待的地球年龄大约是六千年左右,当然可能会有前后几百年的出入。

       难道《圣经》错了吗?绝对不是!《圣经》是 神的话语,是准确无误的。但当面对浩瀚宇宙星光传播时间上的亿万光年,我们又将如何回应和解答这个难题呢?

       本书作者大卫?罗素?汉弗莱斯博士为解决该问题而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最终他基于《圣经》创世记的经文描述,以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白洞宇宙学”。相比其他一些纯粹出于猜想假设的宇宙模型,汉弗莱斯博士不仅忠于经文中对创世的描述,而且还构建了数学框架去阐明他的学说,使他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书中的第一章,作者先剖析宇宙大爆炸学说中的错误,然后将他的“白洞宇宙学”理论进行简化,把最核心和精华部分呈献给读者。而第二章则是用该理论去重新描述六日创世的过程。之后的附录A是介绍先前科学界为解决星光传播时间问题而提出各种假说,以及作者对它们的评价,而附录B和C收录了汉弗莱斯博士在国际创造论大会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他通过数理分析和推导,详细深入地阐述了他这一学说,供天文学和物理学的专业人士参阅。

      我本书翻译的过程中,得到了其他同工的帮助,特别是Mona和晓群两位姊妹为书稿进行了细致的审校和润色。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Steven

2017年3月,中国

 


前言

       在过去的25年,我一直活跃在创造事工,到访过许多不同的国家,向成千上万人发表演说。同时,一些特别的机会能让我与一些世界顶尖的创造论科学家往来,看到他们尽管饱受那些怀有敌意的进化论者的尖锐攻击,仍然为护卫创造论而战,实在令人佩服。

       在进化论哲学观面前,创造论研究虽然暴露出很多弱点和缺陷,但它在诸如地质学和生物学方面提供了(创造问题的)解答。这些解答给了像我这样的公众演说家充足的信心,使我在面对对手挑战时,能为我们的信仰提供理据。

       然而,如果有人问我,在创造论的“盔甲”中,是否还存在明显的弱点,那我必须承认(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弱点就是在宇宙学领域。在我们的研讨会和电子邮件中,人们最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类似于:“假如宇宙只有数千年的历史,那你怎样解释遥远恒星的星光能在空间传播达几百万年之久呢?”

       我听说,为了帮助那些相信圣经中关于年轻宇宙理据的人,创造论科学家们不断尝试,力图解决这个看起来难以逾越的难题。然而,直到我读到汉弗莱斯博士在这本书中所勾勒的新创造宇宙学时,我才确信在朝着一个完整和令人满意的科学架构方向上,这个难题的解答有了实质的进展。

       在“以圣经为至高权威”的重要前线上,这样一位有良好资历的科学家,从科学原理和尊重 神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丝不苟的工作并获得具有资质的同行评审,在本书中给我们呈献了(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当你阅读本书时,某些传统的创造论概念将会受到挑战,但是我们要记得:科学理论和模型会经常被人修改,但是 神的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对于那些由于宇宙大爆炸理论和星光问题而挑战一个真实的六日创造的人,无论他们是否属于基督徒阵营,当你听到有切实可行的解答来回应他们时,你的心里将会感到阵阵暖意。

 

肯.哈姆(Ken Ham),应用科学学士,教育文凭

答案在创世记

佛罗伦斯,肯塔基州

 


《星光与时间》的其他目录内容:

 

前言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一章:解答“无法解决的难题”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第二章:创世周:一个可能的场景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A:对先前相关创造理论的说明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B:基于圣经的创造宇宙学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附录C:关于年轻地球相对论宇宙学的进展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星光与时间》的七年历程            点击阅读      点击下载

 

注意附录A、B、C内容较多,将以PDF在线阅读形式呈现,会有缓冲慢的情况,建议下载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