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09 9月 2021 06:13

挪亚大洪水的水来自何处?洪水之后的水退向何方? 精选

我们之前曾经发布过一篇名为《你知道几千年前那场全球大洪水吗?》的文章,文中摆出大量地质学的证据,以说明过去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

阅读此文后,读者一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 挪亚大洪水期间那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

▶ 之后那么多的水又去了哪里呢?

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为你详细解释。

 

一. 水从哪里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地球有多少水?从地理课本就可以知道,地球表面的71%都被水覆盖。水大部分集中在深深的海洋盆地。如果地表是平的(即假设地表没有高山、峡谷和海沟,都是比较平坦的平原),地球的水足够淹没整个地表,水深超过2千米。


地球表面的71%都被水覆盖
地球表面的71%都被水覆盖

同时,圣经也为洪水的来源提供了答案。

创世记7: 10 过了那七天,洪水泛滥在地上。11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12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

经文里面“大渊的泉源”和“天上的窗户”究竟是指什么呢?

很多科学报道称,地壳深处也埋藏大量地下水。据主流科学家估计,地壳内部储存的水量是地表的10倍以上。新浪网曾报道过这样的一条新闻《美发现地幔超级“蓄水池”:含水量是海洋3倍》(见下图,也可以参考文末链接)1


新浪网新闻(网页截图)
新浪网新闻(网页截图)

另外,海洋地质学的研究表示,现今已经在海洋(大渊)底部发现长达8万公里的火山带,这些相连的火山口长度足够环绕地球2圈,形成了巨大的海岭(或称洋脊),所有海岭的面积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一,可见这些火山带的宏大规模,部分这些火山带今天仍在缓慢的活动。


遍布大洋底部的洋脊(红色内的黑色线)
遍布大洋底部的洋脊(红色内的黑色线)

 如果查阅海底地形图会更加直观。


洋脊,海底地形图
地球表面的71%都被水覆盖

最著名的是大西洋海岭,几乎从北极区延伸到南极区,长达1.5万公里,宽500~900公里。


著名的大西洋海岭
著名的大西洋海岭

遍布各个大洋的这些海脊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何它们会与挪亚大洪水的发生会有关呢?

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由里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达5000摄氏度。地幔的温度为可达1300摄氏度(软流圈),高温令地幔部分岩石熔化,形成岩浆。在某些地方,岩浆涌出地壳,就形成火山。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

岩浆上涌会使海底的岩石圈发生什么变化呢?岩石圈由地幔最上层和地壳两个部分组成。地壳裂开时,炽热的岩浆就会喷出,岩浆冷却后形成新的地壳物质,填补裂缝。


岩浆上涌,冲破地壳,形成裂缝
岩浆上涌,冲破地壳,形成裂缝

上涌的岩浆十分炽热,涌上到高于原有地壳的位置,就会形成一道隆起的海脊。


海脊由此形成
海脊由此形成

更惊人的是,现在对这些遍布大洋底部的海脊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海底火山都是在同一个时期爆发的。它们不但是过去曾经发生一场惊世的海底火山喷发的铁证,同时也印证着创世纪 “大渊的泉源都裂开”的记载。


大洋海脊(红色区域)
大洋海脊(红色区域)

无论是陆地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还是海底火山形成的热泉都会提高海水的温度。随着水温的升高,洪水期间的海水蒸发量会远超今天的水平,源源不断的水汽进入了大气层并运送到大陆上空,形成倾盆大雨。


熔岩流入大海
熔岩流入大海

上面经文所说的“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 正是指大规模的海底火山喷发和由此引发的大规模降雨,同时储存在地壳的大量地下水猛烈涌出,为挪亚洪灾提供充足的水量。

最著名的是大西洋海岭,几乎从北极区延伸到南极区,长达1.5万公里,宽500~900公里。海底火山大规模地集中喷发还会推动海洋地壳快速移动,导致它们与大陆板块碰撞,引发频繁且强烈的地震和海啸,今天地球板块缓慢的活动所形成的地震海啸海浪也高达30多米(如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可以推测挪亚洪水当时板块快速移动时的的海啸更加来势汹汹,难怪几百头,甚至数千头巨大强壮的恐龙都会被这次洪水集体掩埋在一处。


剧烈的板块运动引发地震和海啸
剧烈的板块运动引发地震和海啸

不仅如此,火山带推动海洋原有的地壳向两边移动,俯冲入大陆板块下方的地幔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岩浆所形成的新的海底地壳,新生的海底地壳温度高,密度低,使漂在液态地幔上的新生海底地壳向上浮动,令海洋容量下降,海平面被不断抬高。

正是当时全球火山(包括海底和陆地的)集中猛烈喷发, 造成埋藏在地壳的地下水大量喷出和海洋猛烈蒸发,产生巨量雨水,同时引发了剧烈地震和海啸,还有不断被抬升的海平面,造成挪亚时期那场全球惊世洪灾,最终淹没了全球所有大陆,并在所有大陆上留下了滔天洪水的遗迹——广阔巨大的沉积岩层。(详见扩展阅读:《你知道几千年前那场全球大洪水吗?》)

 

二. 洪灾后水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在圣经经文中。

创8:2  渊源和天上的窗户都闭塞了

诗104:6-8 你用深水遮盖地面,犹如衣裳;诸水高过山岭。你的斥责一发,水便奔逃…诸山升上,诸谷沉下,归你为它所安定之地。

从上文我们知道,经文里面的“渊源和天上的窗户”是指地下水、海底火山和降雨,这里的“闭塞”可是告诉我们在大洪水末期,海底火山停止了喷发,因而海洋的温度逐步下降,海水的蒸发速度恢复正常,于是由此引发的大规模降雨也逐渐消停。

同时,之前新生海底地壳的温度不断下降,其密度增高,使漂在液态地幔上的海底地壳向下沉,海洋容量便上升,能容纳更多的水,海平面就不断下降,也让淹没在大陆上的洪水回归大洋。

海底火山活动停止后,海洋地壳快速移动的现象也大幅减缓,与大陆板块发生碰撞所引发的地震和海啸也减弱和减少了(今天偶然还会发生,如2011年的日本海啸)。


2011年,日本海啸
2011年,日本海啸

此外,经文还告诉我们“诸山升上,诸谷沉下”,这两句经文也得到了很多地质学证据的支持。

如果翻看海底地形图,会发现地球的大洋分布着许多海沟。其中最有名的是马里亚纳海沟,它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其最大深度达10909米。


大洋底部遍布大大小小的海沟
大洋底部遍布大大小小的海沟

这些大大小小的海沟很可能是挪亚洪水末期形成的,印证了“诸谷沉下”这句经文,使海洋容量进一步提升,容纳更多海水,让泛滥在大陆的洪水快速流回海洋。

另一方面,洪水前的绝大部分山脉很可能都在剧烈的板块运动和挪亚大水猛烈侵蚀作用下被毁灭了。海洋板块推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形成了高原和山脉,比如著名的珠穆朗玛峰,据央视新闻报道,至今珠峰还在缓慢抬升。


“快高长大”这个词用在珠峰上也适合
“快高长大”这个词用在珠峰上也适合

这也恰好印证“诸山升上”这一句经文。其实,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山脉都是在洪水期间或之后从水中被抬升起来的。此话有何凭据呢?因为几乎在世界的每一条山脉都能发现水生贝壳和其它海洋生物的化石,包括珠穆朗玛峰!


三叶虫化石出现在珠峰
三叶虫化石出现在珠峰

这个问题还在知乎上引发热烈讨论。


珠峰上的海洋化石讨论出现在知乎
珠峰上的海洋化石讨论出现在知乎

你是否好奇,原来在海洋生活的贝类,其化石为何出现在高原和高山上呢?难道它们都长腿,梦想攀登珠峰,然后客死异乡吗?当然不是,海洋动物的化石出现在如珠峰这样的山脉,只能说明这些地方曾经被海水完全淹没,而且海水夹杂着大量泥沙快速掩埋了海洋生物,之后此地因大陆板块碰撞而被抬升,形成山脉,后来人们在山上把它们的化石挖掘出来。 

 

总结

不论是陆地上,还是海洋中的地质学证据,都清晰地告诉我们过去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全球性的洪灾,包括洪水怎样出现,之后水如何消退,这些都与圣经的记载完全吻合。 

  

【扩展阅读】

● 岩层记录与挪亚洪水相吻合

● 大洪水的岩石印记

● 你知道几千年前的那场全球大洪水吗?

● 地幔中较冷的地壳板块指向不久之前的巨大灾难

● 山谷和峡谷在挪亚洪水期间的形成

● 还有一些让你惊诧无比的大洪水证据(附精彩视频)


参考资料与图片出处

1.  https://tech.sina.com.cn/d/2014-06-17/05569440845.shtml

2.  插图、封面:网络图片。 

 

 

 

 

阅读 2654 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