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 4月 2022 05:06

火箭科学家眼中的创造论天文学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原文章名:Creation astronomy from a rocket scientist

我们这艘“航天器”上的一切都是为生命而设计。我们的月球、大气层、地磁场——所有这些特征和众多在《地球航天器》一书中……

读者可能还记得我们在2015年采访了亨利·里克特博士(Henry Richter),1 他是美国首颗卫星——探索者1号的开发经理。里克特博士现已年届90高龄,但最近还驱车到离家120英里外的地方,在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为探索者1号(Explorer 1)发射升空60周年纪念日发表讲话。

在2018年1月的这番讲话上,里克特博士作为业内人士分享了他对开发探索者1号这项让美国跨入太空竞赛的任务的独特看法。今天大部分JPL员工对早年的NASA及这所著名航天器实验室没有多少记忆,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里克特博士就是在这里缔造了历史。很多人聆听了这次讲话,反应很好。

采访之后,国际创造事工很荣幸获权出版里克特博士这本新书《地球航天器:旅客指南》(Spacecraft Earth: A Guide for Passengers)——这是一本与福音相关的教育书籍,里面有许多支持智慧设计的例子。从细胞到外太空,书中描绘了受造界方方面面的精彩之处,向“旅客”揭示了地球这个“航天器”所有奇妙特征,包括它的环境、居住者和使命。

书中也穿插着里克特博士早年在太空竞赛的个人经历,让这部作品显得更加亲切,书的结尾是里克特博士的见证——“从一位旅客到另一位旅客”,讲述了作者是如何因创造的奇妙和他的生活经历转而跟随主的。

这位实实在在的“火箭科学家”在写书的项目中得到大卫·哥本治的帮助,大卫是JPL的前雇员(采访里克特博士前的数月,本刊也采访过大卫2),为该书的内容做了增补修订。大卫在本文中摘取了书中的一些材料。正如他对国际创造事工所说:“书的作者是一位善良、真诚的火箭科学家和太空先驱,同时也是坚定的基督徒和年轻地球创造者,在咨询创造论天文学方面,有谁比他更权威呢?”

Dr-Henry-Ritcher
亨利·里希特(Henry Richter)博士

我们这艘“航天器”上的一切都是为生命而设计。我们的月球、大气层、地磁场——所有这些特征和众多在《地球航天器》一书中描述的特征使地球能够承载复杂生命,并说明这一切都是一位设计师(圣经中的上帝)的精心筹备。


地球上的设计特征

1958年,JPL发射了里克特博士负责的探索者1号,在盖革计数器采集航天器轨道上某些位置的数据时,部分数据丢失的现象令团队困惑不已。这就成了第一个证明我们大气层外围存在高能辐射带的证据。

为了纪念开发相关的仪器科学家,后来这个区域被命名为范艾伦辐射带,地磁场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能也随之揭晓。范艾伦辐射带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来自太阳风“致命电子”的威胁,这是一种由太阳喷射出来的致命高能带电粒子流,如果不能防范这些粒子,地球上的生命就无法存活。

大多数恒星的物理性质实际上不允许存在可居住区域。

大气层则是第二个保护层,它能烧掉大部分的小流星,吸收大量的宇宙射线,保护生命免遭致命的紫外线损害。就连地壳的成分,如地表生成生命所需的元素(包括稀有矿物)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个科学团队发现,地球会对生命所需的元素,包括碳、氮、铁、氧、甚至是溴进行循环,若然没有这个循环,就不会出现动物。3 作为一个“水球”,地球还有大量生命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里克特博士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支持年轻地球、新颖又有力的观点。多年前,他阅读了一本由托马斯·巴恩斯博士(Dr Thomas Barnes)4 撰写的地磁场衰减的专著。地磁衰减意味着地球宜居的环境不可能持续几百万年,这令他感到惊愕。他使用物理学家汉弗莱斯博士(Dr Russell Humphreys)提供的最新信息,对这份证据进行讨论,排除世俗地球物理学家认为地磁场不会衰减的机制,里克特推断:不仅地球是年轻的,而且地质学和物理学在这里显然“联手”支持我们的观点:在宇宙辐射的冲击下开辟了一个供复杂生命生存的时间窗口。


太阳系中的设计

许多人听说过“宜居带”这个概念,这是指一颗恒星周围存在一个能让液态水出现的区域。其实要让生命宜居,还要具备许多因素,宜居带的范围则会进一步缩小。这些因素虽然不为大众所知,但根据天文学家的汇报,这些因素是必要的。其中一个是,行星不能被恒星的潮汐力锁定,使行星的一面永远朝向恒星。被潮汐锁定的行星没有季节变化,令行星一面过热,另一面过冷,地表适合生物生存的区域也大幅减少。单单这一个因素就足以排除宇宙中大部分恒星有宜居带的可能性。另一个因素是行星轨道的“离心率”;一颗行星的轨道必须接近圆形,其温度才会保持在一个能让液态水存在的范围。里克特博士列出了超过12项宜居行星必须具备的条件。

我们知道很多恒星都有行星,但是做一下计算就会发现,只有数量极少的行星才符合上述要求。开普勒航天器发现的行星系统跟我们太阳系一点都不像。这些行星系统中很多都有距离主星非常近的巨大的“炽热木星”(气体行星),或者轨道离心率非常高的行星。里克特使用15个甚至更多的关键因素进行合理估计,要计算符合所有因素的行星的几率有多高,但结果表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非常独特。


恒星的设计

正是由于各样条件都得到完全满足,于是我们看到现代天文学的发现都在大声宣扬诗篇19:1这节经文: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其实,大多数恒星的物理属性本身就不容周边存在宜居带。炽热的蓝巨星会释放过量的离子辐射,而温度较低的红矮星(这类恒星占大多数)很容易通过潮汐力将行星锁定。这类恒星周边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区域非常狭窄,而且红巨星常常爆发出致命的“超级耀斑”,迅速把这个区域的任何行星蒸干。我们的太阳属于最稳定、表现最良好的那一类恒星——主星轴上的G2类别恒星。在过去一个为期32年的测量数据显示,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只出现0.06%的变化。5

《地球航天器》还探索了广为人知的“恩宠之星”假说,这个假说由相信智慧设计论的科学家冈萨雷斯(Gonzalez)和理查兹(Richards)提出,该假说认为地球这颗行星是来自智慧的设计。举个例子,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才会发生日全食,6 这样可以让人类了解遥远恒星的物理属性。我们是位于银河系两条旋臂之间,这为人类观察外面的可见宇宙提供绝佳的观察视角。如果人类不是处于目前的空间位置,那么我们对上帝全能的理解将大打折扣。正是由于各样条件都得到完全满足,于是我们看到现代天文学的发现都在大声宣扬诗篇19:1这节经文: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宇宙的设计

里克特在《地球航天器》的其中一章谈论到“宇宙大爆炸”理论。大多数世俗宇宙学家都认为宇宙是偶然自发形成的、没有目的、没有设计,里克特博士分享了这种信仰体系在逻辑和观测证据上的缺陷。他表示,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机制去补救大爆炸理论,包括暴涨(比光速还快的空间膨胀),但这种学说带出的问题比它要去解决的问题还要多。里克特说,大爆炸理论面对的挑战极端到一个地步,使许多追随该理论的人只能相信多宇宙(我们的宇宙只是无数个宇宙中的一个)。但还是无济于事,因为这样做会引发逻辑谬论,把科学本身都抛弃了。

相比一个无意义、无起因的物质宇宙,另一个选择就是智慧设计论,这也得到各种证据的支持。里克特博士分享了若干个精彩例子以说明我们这个宇宙在物理学上是经过精确微调的。如果这些经过微调的参数受到轻微的改变,那么整个宇宙的生命就无法存活。

最近一本由悉尼大学宇宙学家撰写的书《幸运的宇宙:精确调校过的宇宙上的生命》(A Fortunate Universe: Life in a Finely Tuned Cosmos)比许多创造论者更有说服力地阐明了上文的许多内容,而这本书的作者接受的是标准宇宙大爆炸理论!7 似乎只有那种反对上帝的自然主义偏见才能令一些天文学家无法接受精确微调的暗示。对于里克特博士而言,正是那些坚实的证据使他归向基督。《地球航天器》这本书如同一座宝库,把上帝创造之奇妙及各种令人着迷的细节都囊括其中——还不仅限于天文。

正如马斯特斯大学(The Master’s University)的洛斯·安德森博士(Dr Ross Anderson)所说,“这本书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内容详实,信息丰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开始亲自考察创造或进化之真相的人。”   

  

【扩展阅读】

● 火星上有生命吗? ——让事实从小说中摆脱出来

● 孤独大脑的宇宙

● 特拉比斯特一号的七颗行星——没有一个适于居住!

● 宇宙的故事

● 神在其它星球上创造了生命吗?否则为何宇宙如此之大?

● 外星人发来信号了吗?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Carter, R., NASA scientist comes face to face with creation, Creation 37(3):25–27, creation.com/dr-henry-richter-interview,2015.

2. Wieland, Carl., The Creation Safari man, Creation 37(3):18–20, creation.com/david-coppedge-creation-safari-man, 2015.

3. Richter, H., Spacecraft Earth: A guide for passengers,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Powder Springs GA, 2018, p. 39.

4. 尼尔巴索德州大学的物理学名誉教授。

5. Ref. 3, p. 19; cf. creation.com/sun.

6. 地球-月球-太阳这三个天体的直径和彼此距离恰到好处才能让全日食在地球上出现,这个事实经常以“惊人的巧合”被人们说起。参看 Cosner, L., Eclipses, Creation 40(1):38–39, 2018; creation.com/eclipses.

7. By Geraint Lewis and Luke Barnes,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2016. 该书书评参见Statham, D., A naturalist’s nightmare, J. Creation 32(1):48–52, 2018.

阅读 1473 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