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6 4月 2021 05:28

山谷和峡谷在挪亚洪水期间的形成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大陆上的山谷和峡谷大小形状各有不一。有些是v形山谷,有些是u形峡谷。

犹他州锡安国家公园的锡安峡谷
图1. 犹他州锡安国家公园的锡安峡谷,有600多米(2000英尺)深。

有些山谷不深,有些则如大峡谷一般,高高的崖壁近乎垂直。我们今天很少能观察到山谷和峡谷的形成,如果有,也一定会与洪水相关。因此,关于峡谷和峡谷形成的均变式理论1 不是建立在观测科学(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们对过去的假设之上。


关于山谷起源的争论

1800年前后,山谷的形成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启蒙运动”的科学家声称,按照时下的地质过程,大多数山谷需要千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山谷的存在(如图1的犹他州的锡安峡谷)是支持地球古老、证明均变理论假设的一大有力论据。均变理论认为,所有的山谷都是由现今的地质活动侵蚀形成的。2 与此相反,灾变论者认为,山谷是由灾难性洪流冲刷而成。其中一些灾变论者认为这次灾难正是创世记大洪水,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山谷是由类似巨型海啸的其它现象造成的。3

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支持他们关于缓慢逐渐形成山谷的说法。

争论很简单,可以归结为:山谷和河流哪个在先?4 图2说明了这两个概念。均变论科学家声称,小溪和河流会慢慢侵蚀山谷,山谷的形成与全球洪水这样的灾难性事件毫无关系。他们不暇思索地认为,是先有了溪流,溪流用了千百万年的时间慢慢侵蚀出山谷。5 他们占了上风,今天绝大多数地质学家都接受这种解释。

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的这场思想转变让科学家成功地把创世记大洪水排除在山谷成因之外。但这并不是基于客观的野外考察工作得出的,这是一个主观,甚至武断的决定;是从世界观层面对圣经历史记载的否定。6 他们声称山谷的形成是缓慢而渐进的,但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山谷起源的两个竞争假设的比较
 图2. 1800年左右山谷起源的两个竞争假设的比较(由梅兰妮·理查德绘制)。一组人认为该山谷首先是灾难性的侵蚀(左),而另一组人则认为该山谷在数百万年中被缓慢侵蚀(右)。


山谷和峡谷的快速侵蚀过程

圣海伦斯火山的爆发向我们揭示了很多关于灾难和火山泥流的知识。7 科学家还观察到,崖壁垂直或近乎垂直的峡谷在尚未凝固的沉积层和坚硬的岩石中迅速、灾变的形成过程。8 图特尔河(Toutle River)北汊的古老山谷里堆满了深达180米(600英尺)的碎屑。这片碎屑有些地方呈层状,其中有些层很薄。这些现象与他处被认为是经历了漫长岁月沉积下来的沉积岩的情况相似。1982年3月19日,圣海伦斯火山的一次小规模喷发让火山口内的积雪融化了,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泥石流。泥石流冲回山体,向下侵蚀,形成了一个35米(115英尺)深的峡谷,岩壁垂直。它的规模大约是大峡谷的四十分之一,却是在一天之内冲蚀出来的!不仅如此,旁边还有汇入主峡谷的分支。现在有一条小溪顺谷底流淌。如果地质学家不知道这个峡谷是怎么形成的,他很可能下结论说:这个峡谷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被这条小溪慢慢侵蚀形成的。这样他便是被均变论假设误导了,因为先有的是峡谷!

另一个形成于现代,被水快速侵蚀出崖壁垂直的峡谷是华盛顿东南部的伯林盖姆峡谷(Burlingame Canyon)。它大约有30米(100英尺)深(图3),1926年3月,灌溉渠的水流冲入侧边的分渠,并在6天内冲蚀形成了这个峡谷。9

伯林格姆峡谷
图3.华盛顿东南部瓦拉瓦拉山谷的伯林盖姆峡谷(Burlingame Canyon)。峡谷大约有30米(100英尺)深,6天就形成了。人(箭头)提供参照尺度。

在冰河时代末期的米苏拉湖洪水,数十条崖壁垂直的山谷被坚硬的玄武岩切出,形成于几天之内。12、10 这包括高275米(900英尺)的大古力墙(Grand Coulee)(图4)。

米苏拉湖
 图4.米苏拉湖(Lake Missoula)洪水几天之内就在坚硬的玄武岩中冲蚀出高275米(900英尺)岩壁垂直的大古力峡谷上游。

研究地貌形状的地貌学家知道,过一段时间,崖壁垂直的峡谷很快就会形成v形的剖面,因为随着谷壁的侵蚀,坡度会降低。11、12 这是因为,正如帕扎利亚(Pazzaglia)所写:“坡度陡的地方侵蚀速度最快……”13 丁戴尔指出:“在一个新平面上切割的山谷往往是相对较深和陡峭的……然而,可以有把握地预测,随着时间一长,这些山谷将会加宽,最终形成一个狭窄的v形截面……”14


大洪水后期山谷和峡谷的快速侵蚀

对于地质学家而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特征的事件的顺序。

洪水径流很容易解释山谷和峡谷的形成。大洪水消退阶段的早期,洪水从大陆上流走,宽阔的成片的水流强有力地侵蚀着陆地表面。15大片的沉积岩被削平,形成了面积广阔的平面,16被称为夷平面。那时,大陆上侵蚀下来的碎屑沿着大陆边缘形成了连续的宽阔的沉积层。17

蜘蛛岩
图5.亚利桑那州东北部,狭长的蜘蛛岩耸立在切里峡谷平坦的谷底。

随着洪水继续从大陆流出,越来越多的山脉和高原露出水面,迫使洪水绕过障碍物聚成一股股水流。这些汇聚的水流迅速冲蚀出宽阔的山谷和峡谷。水流逐渐缩小,最终,洪水完全排入我们今天的海洋。我们今天的河流和小溪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顺着这些洪水遗留的河道流淌(如第33页的峡谷)。

对地质学家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楚塑造当下今天的地质特征的地质活动的先后顺序。首先是成片的水流冲蚀出宽阔的平面,接着聚成一股一股的水流在片流削平的地貌上又刻蚀出较窄的地貌特征。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由这种两部分侵蚀过程形成的证据。美国亚利桑那州东北部的切利峡谷(第35页图5)展示了这种模式。大面积的片流侵蚀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平面。后来,汇聚的水流迅速侵蚀出一道峡谷。速度之快,以至于留下了一块又高又窄的岛山——蜘蛛岩。18如果峡谷是经过数百万年的侵蚀才形成的,就不可能会有这种有岛山且崖壁垂直的峡谷了。

我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那些令人惊叹的山谷和峡谷是一批无声而有力的纪念碑,展示着挪亚洪水第二阶段——洪水从大陆流入海洋盆地时的塑造力。 

 

【扩展阅读】

● 世俗科学无法解释的冰期问题

● 冰河时期大洪水之后的独特现象

● 岩层记录与挪亚洪水相吻合

● 水口和风口:洪水消退时侵蚀形成

● 气候剧变!挪亚洪水导致的暴雨、冰川和沙漠

● 煤:大洪水的记忆

● “之”形煤层解答大学地质老师对创世记的疑惑

● 定年窘境:在“古老”砂岩中的树木化石

● 地质学冲突——古老的木头化石的放射性碳定年结果与化石定年有冲突 

● 还有一些让你惊诧无比的大洪水证据(附精彩视频)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均变论认为,我们现今观察的缓慢渐进的地质过程在历史上一直如此。该理论否认圣经描述的全球大洪水。

2. Chorley, R.J., Dunn, A.J., and Beckinsale, R.P.,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Landforms or the Development of Geomorphology— Volume One: Geomorphology before Davis, Methuen & Co. Ltd, London, UK, pp. 63–64, 125–139, 1964.

3. Reed, J.K., Three early arguments for deep time—part I: time needed to erode valleys, J. Creation 25(2):83–91, 2011; creation.com/deep-time-1.

4. Powell, J.L., Grand Canyon: Solving Earth’s Grandest Puzzle, PI Press, New York, NY, p. 28, 2005.

5. Schumm, S., and Ethridge, F.G., Origin, evolution and morphology of fluvial valleys; in: Dalrymple, R.W.,
Boyd, R., and Zaitlin B.A. (Eds.), Incised-Valley Systems: Origins and Sedimentary Sequences,SEPM Special
Publication No. 51, Tulsa, OK, p. 11, 1994.

6. Catchpoole, D. and Walker, T., Charles Lyell’s hidden agenda—to free science “from Moses”, 19 August 2009; creation.com/Lyell.

7. Morris, J.D. and Austin, S.A., Footprints in the Ash, Master Books, Green Forest, AR, 2003.

8. Morris and Austin, ref. 7, pp. 71 and 76.

9. Oard, M.J., The Missoula Flood Controversy and the Genesis Flood, Creation Research Society Books, Chino Valley, AZ, 2004.

10. Oard, M.J., The Great Missoula Flood: Modern Day Evidence for the Worldwide Flood, Awesome Science Media, Canby, OR, 2014.

11. Twidale, C.R., Geomorpholog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ustralia, Thomas Nelson Ltd, Melbourne, Australia, pp. 148–203, 1968.

12. Bloom, A.L., Geomorphology: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Late Cenozoic Landform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pp. 163–196, 1978.

13. Pazzaglia, F.J., Landscape evolution models: in: Gillespie, A.R., Porter, S.C., and Atwater B.F. (Eds.), The Quaternary Period in the United States, Elsevier, New York, NY, p. 249, 2004.

14. Twidale, Ref. 11, pp. 164–165.

15. Oard, M.J., Massive erosion of continents demonstrates Flood runoff, Creation 35(3):44–47, 2013; creation.com/continental-erosion.

16. Oard, M., It’s plain to see: Flat land surfaces ar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Genesis Flood, Creation 28(2):34–37, 2006; creation.com/plain.

17. Oard, M.J., Flood by Design: Receding Water Shapes the Earth’s Surface, Master Books, Green Forest, AR, pp. 61–64, 2008.

18. Inselbergs: Evidence for rapid Flood runoff, Creation 39(1):46–49, 2017.(中文参见《创造》第39(1)期,第26-29页,《岛山——洪流快速消退的证据》)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valley-and-canyon-formation-in-flood-model.

 
阅读 2454 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