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身体有两条纵向的背沟,可以从纵向分为三部分(三叶):左肋叶、右肋叶和轴叶(图 1)。近期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中发表了三叶虫复眼结构的新发现,他们研究了深沟肋三叶虫(Aulacopleura koninckii)的化石,称这些三叶虫具有“现代的”复眼。1
复杂的复眼
这些化石被保存得极为完好,特别是新发现的三叶虫的眼睛,就像现代动物的复眼一样。在许多有复眼的生物中,它们的眼睛都是非常复杂的,拥有聚焦光线的结构,包括晶片及其组件,如导光纤维等,这些结构能将光线引导到感光色素细胞的位置上。色素细胞内的蛋白质捕获单个光子后,蛋白质就会暂时改变其形状和结构,这就打开了离子通道。通过高度复杂的过程后,就将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沿着视神经传播直达脑部,脑部再对视觉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这整个过程非常复杂。
复眼中的每个锥形晶片组件的形状和位置必须非常精确,而且还必须由具有正确光学特性的材料构成。另外复眼中的每个小眼都要将邻近小眼射来的光线屏蔽掉,以防止杂散的光线干扰视觉。
现代生物(例如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复眼拥有很多小晶片,例如蜻蜓有多达 28000 块。2 这个惊人的眼睛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让生物体能够导航,寻找食物,检测到明暗以及物体的运动——所有这些功能都要通过如同微型超级计算机的脑部来实现。例如蜜蜂的脑子大小与针头差不多! 3 复眼甚至还能检测红外线和紫外线。4 这些是所谓的高级动物无法看到的光线波段。
发现奇妙的化石
科学家在三叶虫的化石中还发现了新的光学结构,他们甚至怀疑三叶虫的眼睛中含有原始的色素,或者至少是感光蛋白质的“残余”。1 然而,它们被认为有“4.29 亿年那么古老”。三叶虫的眼睛(图 2)的复杂结构被保存下来,而且令进化论者感到惊讶的是,它们拥有现代生物复眼的组成部件。研究人员报告说,深沟肋三叶虫:
……配备了完全现代的视觉系统,其复眼可以与现代的蜜蜂、蜻蜓和许多日间活动的甲壳类动物相媲美。1
研究人员所发现的三叶虫视觉组成部件很小,但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三叶虫的视觉和起源。现存的节肢动物的复眼由很多杆状的 ( 单 体 )“ 小眼”组成,三叶虫的复眼也是如此,深沟肋三叶虫的小眼由晶片组件,导光纤维和色素细胞组成(图 3)。
有8个感光细胞围绕这根导光纤维(称为“感光束”的透明管,见图 3 中的E)。它们组成了玫瑰花结的形状,并通过遮蔽色素细胞屏蔽其他的光线(图 3 中的 C 和 D)。在这些结构上方是细小的锥状晶体(图3 中的 B)。在这些组件的最顶端还覆盖着厚方解石晶片(图 3 中的 A)。聪明智慧的研究人员需要用显微镜才能发现这些精妙的结构。如前所述,三叶虫的眼睛中还可能含有原始的色素蛋白。研究人员承认:
……我们在这里所面对的可能是早期的遮蔽色素的残余……1
他们所“面对”的证据与进化论是背道而驰的。这些三叶虫有复杂的眼睛,而且结构与现代生物的复眼相同,表明复眼不是进化来的,这些结构也证明了这些三叶虫是被不久之前的挪亚大洪水掩埋和保存下来的。
完美的保存
这项研究发现了大量的深沟肋三叶虫,它们出土于捷克共和国的洛杰尼(Loděnice)附近的 1.4 米厚的泥岩层中,被称为“极好保存的典范”。1 这种精美的化石即使是最细小的结构也被保存了下来,对此研究人员也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神经组织甚至感光细胞都是最不可能被保存在化石记录中的。1”
这些三叶虫与挪亚洪水期间发生的情况非常吻合。另一种施密特勒三叶虫(Schmidtiellus reetae)发现于“寒武纪早期”的地层,研究人员称:
……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的三叶虫之一,它在磷酸盐中保存得很好,还带有独特的小眼……1
神奇的三叶虫
三叶虫的化石有多种的形状和不同的大小。有些三叶虫还有华丽的附属结构(图 1),它们在活的时候,用很多根带关节的腿来走路,就像陆生的潮虫(西瓜虫)一样。三叶虫在化石记录中是“突然”出现的——没有明显的祖先,它们出现的时间和方式被世俗的古生物学家称为“寒武纪大爆发”。所有生物主要的身体结构(包括眼睛,大脑,神经系统,带关节的腿,贝壳等)看起来好像“无中生有”地突然出现。达尔文认识到这现象对他的进化理论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进化论预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渐进发展的化石记录,所以他们期待先出现不同种的生物,然后出现不同属的生物,差异越大的生物越后期才出现。但是“寒武纪大爆发”在动物出现的早期,突然出现了几乎所有差异最大的动物门类。5 进化论难以解释这些现象,但挪亚洪水却能够极好地解释化石记录中的现象包括顺序,时间和化石),在creation.com 网站的文章中不断地证明了这一点。6
使人惊讶的复杂性
三叶虫是海洋生物,它们需要看清楚水下的情况。这需要它们的复眼中有非常巧妙的光学元件。光从水中射入眼睛表面时,折射的程度比从空气中射入眼睛的折射程度要小。因此眼睛需要智慧的设计,来确保光线能被晶片聚焦在合适的位置。此外,有些三叶虫还具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装置,7 可以纠正所有球面透镜的固有缺陷——“球面像差”,这个装置类似于现代光学设计师所使用的装置。这些三叶虫眼睛的晶片由精确排列的方解石(CaCO3)晶体和几丁质(一种长链有机聚合物)构成。在晶片的上层部分,方解石晶体沿其长轴折射光线。8 晶片下层部分的几丁质形状经过精确设计,用于纠正光线通过晶片上层球面方解石时形成的“球面像差”。这种双层晶片可折射和聚焦光线,是三叶虫视觉的重要部分。9 每块晶片上下两层的互补形状全都需要精确的设计,这种精密的光学工程令粒子物理学和古生物学教授里卡多(Riccardo Levi-Setti)也为之感叹:
……这种双层光学晶片类似于人类发明的光学设备,在三叶虫眼睛中发现这种晶片确实令人震惊。而且三叶虫早在五亿年前就发展出并使用这种晶片,令人更加震惊。最近人们10还发现,三叶虫眼睛晶片的上下两层之间的折射界面是按照笛卡尔和惠更斯(17世纪中叶的科学家)所发明的光学结构来设计的,这真像纯粹的科幻小说……它们确实长出了根据物理定律运作的眼睛,但真正令人惊奇的不应该是这一点,而是它们竟然有如此的聪明智慧来发展出这种眼睛。”10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研究三叶虫的专家理查德(Richard Fortey)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说:“三叶虫为了自己的好处摸透了方解石的特殊性质,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它们极其聪明。”11
结论
三叶虫被完好地保存,具有独特、复杂的复眼,这对于创造论者来说并不“震惊”。盲目的进化永远无法构建出如此聪明智慧和精妙绝伦的视觉系统,这明显是智慧创造而来的,创造者完全掌握光学、物理学、生物学、工程学以及遗传信息和程序编写的高超知识。这些最新的发现证明了复眼,包括三叶虫独特的眼睛都不是进化而来的。上帝说祂所创造的“都甚好”(创世记 1:31),这表明受造物被造时就有完备的功能。在挪亚大洪水的时候(大约 4500 年前),许多三叶虫被掩埋在沉积物中,因此它们被保存得非常完好。圣经记载的历史再次与证据完全吻合。
【扩展阅读】
● 海豹和它的伙伴
● 惊人的杂交鲟鱼
● 奇妙的投弹甲虫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Collins, F., The Language of God, Simon and York, 2006 (本文中引用的页码都是指袖珍版)
2. Weinberger, L., Harmony and discord,A review of The Language of God: A Scientist Presents Evidence for Belief by Francis S. Collins, J. Creation 21(1):33–37, April 2007; creation.com/collins-review.
3. What We Believe—BioLogos [taken from].
4. Lerner, E., Bucking the big bang, New Scientist 182(2448):20–22, 2004. See also Hartnett, J.G., Big bang beliefs: busted, Creation 37(3):48–51, 2015; creation.com/bigbangbusted.
5. See Grigg, R., Should Genesis be taken literally? Creation 16(1):38–41,1993; creation.com/literal.
6. See Grigg, R., Abandoned transitional forms, Creation 33(2):12–15, 2011; creation.com/abandoned-transitional-forms.
7. See Batten, D., Antibiotic resistance:Evolution in action? Creation 39(4):46–48, 2017; creation.com/antibiotic.
8. Tomkins, J. and Bergman J, J. Creation 26(1):94–100, 2012; creation.com/chimp. 而且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理查德·巴戈斯教师也算出:“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中完全一一对应的核苷酸是84.38%”,见How similar are human and chimpanzee genomes?richardbuggs.com, 14 Jul 2018;也参见Can evangelicals agree on ten theses about creation and evolution?
9. See Batten, D., Genesis contradictions? Creation 18(4):44–45, 1996; creation.com/genesis-contradictions.
10. Sarfati, J., Refuting Evolution 2, p. 75,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USA, 2011.
11. See Smith, C., Creation: The better explanation, creation.com/creation-better,3 Sep 2015.
12. See e.g. Sarfati, J., The biblical roots of modern science; creation.com/biblical-roots, 29 Sep 2009, also Doyle, S., The name game: scientifi c ideas named after creationists, Creation 37(2):47–49, 2015; creation.com/science-name-creationists.
13. Sarfati, J., Refuting Compromise, Creation Book Publishers, USA, 2011, p. 139;also creation.com/augustine.
14. See also Grigg, R., How long were the days of Genesis 1? Creation 19(1):23–25, 1996; creation.com/six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