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鲨鱼是肉食动物,直到最近才发现窄头双髻鲨(学名为 Sphyrnatiburo)是个例外。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数千年来,不断有人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1但是,读过《创世记》的人就知道是先有鸡(更准确地说,是陆地家禽类),它们在创世第五天被创造出来,随后产下一颗蛋。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一份研究了500万个线粒体“DNA条形码”的重要工作得出了具争议性的结果,但这些结果却非常符合圣经创世记所记载的历史。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自1995年在德国被发现后,大量的大理石纹小龙虾就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到欧洲和非洲部分地区。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4期 原文章名:Creation astronomy from a rocket scientist
科学家惊讶地发现,从多个方面来看,鸽子的智商堪比灵长类。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3期
照相机集合了很多奇妙的技术,可以永久记录你在大自然或在生活环境里所看到的一切。但是在看东西方面,还没有一架照相机能与你的眼睛相比,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3期
20世纪20年代早期,在蒙古国发现了恐龙蛋,这是首次让全球瞩目的恐龙蛋发现。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3期
肉食毛虫是在夏威夷发现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昆虫。虽然世界上有一千多种球果尺蛾,但据目前所知,只有六种球果尺蛾的幼虫(毛虫)是食肉的,它们都生活在夏威夷。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3期
红狐(Vulpes Vulpes)长着两只大耳朵和毛茸茸的尾巴,是狐狸中最常见的、分布最广的一种。
原文章名:Soft Tissue Fossils Reveal Incriminating Trends
意大利人艾玛·玛莱诺(Emma Morano)在2017年去世,她共活了117岁137天(1899年11月29日—2017年4月14日),是最后一位从19世纪活到21世纪的人。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画家作画时,每一笔都有其用意。我们观赏这幅画,一看就知道它是经过设计的。
原文章名:The-platypus
想象一下,如果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块看起来像哺乳动物同时又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特征的化石,他们会多么兴奋地交换眼神。
原文章名:The wily coyote—dogged by reputation, this coy ‘wolf’ continues to surpris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在许多美国印第安人的传说故事中,这种郊狼以贪婪、虚荣、狡猾著称,而且还是个骗子。1、2
原文章名:Liligers: A testimony to the created kind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是狮虎1,它是雄狮子和雌老虎的后代。虽然以前认为狮虎不能生育,但自2012年开始,已经有十例雌狮虎与雄狮子成功交配生育狮狮虎的案例记入文献。2
原文章名:The appendix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2期
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上帝一项伟大的设计。
原文章名:Sulfur bacteria stasis—“The greatest absence of evolution ever reported”.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在超过将近20亿年的所谓进化时间轴上,海底硫细菌竟然没有改变。有一篇报道中,证明进化过程不存在的证据被说成是证明进化的证据!
原文章名:Tardigrades too tough for evolution.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要数缓步类动物,又叫“苔藓猪”、“微熊 ”、“ 水熊虫 ”。缓步类动物体长不到 1 毫米(1/25 英寸),但它们可以在地球上从未经历过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
原文章名:The Blue Whale.
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或许是迄今为止陆地和海洋体形最大的生物(见第## 页的知识窗),单是体积,就足以令人惊叹。
原文章名:Diatoms: artistry in miniatur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0卷第1期
硅藻是一种微观单细胞藻类,无论是海水还是淡水都含量丰富,硅藻会在自身周围生长出美丽的蛋白石(一种二氧化硅)细胞壁,称为硅藻壳。
原文章名:Walking ain’t easy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近50 年来,全世界的工程师都在努力制造能像人一样有效稳步行走的机器人。虽然有一些显著的成效,但距离目标还相去甚远。
原文章名:Antibiotic resistance: Evolution in action?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抗生素的发现是医药领域一个最重大的进步,它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
原文章名:Opalized fossils and pseudo-fossil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蛋白石是一种绚丽夺目的宝石,在澳大利亚国家蛋白石收藏网站的这句无可争议的评语之后,紧接着就是下面的文字:
原文章名:The wombat ‘Badger’ of the south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当欧洲人第一次看到我们称之为袋熊的这种澳洲动物时,他们竟然把它吃了1。
原文章名:The ‘water-walking’ lizard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走在水面上的蜥蜴?皇冠鬣(liè)蜥属(Basiliscus )又常被不恰当地叫作‘ 耶稣蜥蜴’,这显然是借用主耶稣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迹。
原文章名:No evolution in pollution: killifish survivors are ‘loser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大西洋鳉鱼(Fundulusheteroclitus)也被称为小泥鱼或底鳉,在西大西洋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河口水域分布众多。它们“对污染极度敏感”
原文章名:Bioluminescence—the light of living thing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4期
许多生物能够通过生化反应自行发光。这个现象叫做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它出现在各类生物群,包括:昆虫类、蜈蚣和
原始中华龙鸟(图1)一直是恐龙向鸟类进化的故事主角之一。《科学》杂志于1996年首次报到了该发现,进化论者对该发现(连同其他化石)兴奋不已并对其大肆宣扬。
原文章名:How did dinosaurs grow so big?
各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恐龙,主要是因为它们那巨大的体形。
原文章名:Bird evolution flies out the window
卡尔·威廉(Carl Wieland)与解剖学家(已于2000年退休)大卫·曼顿教授进行了交谈。在交谈当中,曼顿教授针对富有争议的“早期鸟类”始祖鸟(Archaeopteryx)提出了一些激动人心的新看法。
原文章名:Coronaviruses in creation.
有一种新型病毒席卷全球,大多数人称它为“冠状病毒”(coronavirus)。病毒最早在中国武汉发现,现已经在多个国家出现,已有许多死亡个案。
原文章名:Placental versus Marsupial: A tale of two ‘wolve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3期
澳洲野狗丁格犬(Canis lupusdingo) 被一些人归到澳洲野犬的亚种,狼种1,很多人认为其阴险狡猾,无忠诚可言。
原文章名:Coral: The animal that acts like a plant, but is an active predator, and makes its own rocks for a hous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3期
热带珊瑚礁的画面谁不爱看?它们五彩缤纷、生机勃勃。但如果没有一种称为“珊瑚虫”的这种粘乎乎的怪异小动物的努力,这些奇妙的生态系统也就不存在了。
原文章名:Why reindeer eyes turn blue in winter.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3期
北极驯鹿(caribou, Rangifer tarandus)的金色眼睛在冬天会变成深蓝色。
原文章名:Dead crocodiles down under.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3期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最近做了一项关于鳄鱼尸体在水中分解的研究,这项研究对化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示。1
原文章名:Fish scales inspire flexible armoured gloves.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3期
护面应同时具备硬度(抗刺穿能力)和灵活度两个特性。但最硬的材料通常不具柔韧性。
原文章名:Mummified lion cubs in Siberian deep freeze.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39卷第2期
西伯利亚的乌扬迪那河(Uyandina River)岸永冻层出土了两头灭绝的欧亚幼年穴狮。